一.对历史用途、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别 1.用途,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成效或功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有哪些用途;意义,指的是价值和用途。 2.用途和影响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答卷中,一说用途和影响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用途包含积极推动作用和消极用途;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用途、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征、用途、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是意义的范畴。所以,假如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如何,上面提到的这几个方面都要加以考虑. 二.影响、用途类历史考试试题的设问方法及答卷模板 1.设问方法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种消极影响,有什么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用途怎么样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剖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用途和积极推动作用。 2.答卷模板 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如果从是不是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不是影响了政治权势的消长、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稳定、是不是有益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不是促进经济的进步、是不是开革新的经济进步模式、是不是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不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不是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不是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不是增强了国力、是不是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不是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不是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不是宣传了进步思想、是不是促进了思想解放、是不是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不是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不是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不是影响区域或世界的和平、是不是影响其他国家的进步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用途,表现为目的或动机达成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年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发展势头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考虑。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近况、政治近况、(生产力)科技等方面考虑。 注:①当考试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剖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不是促进社会进步、历史进步。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三.意义类历史考试试题的设问方法及答卷模板 1.设问方法 (1)限定性的设问: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2)宽泛性的设问:有什么意义,其历史用途怎么样等。 2.答卷模板 (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一般如此写:有益于、推进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征、规律有以下两点:第一,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素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目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第二,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素一般包含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程常识。即主要从性质、用途、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 (3)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考虑。 四.举例说明怎么样剖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影响 1.分项剖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剖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 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将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产品和掠夺材料,渐渐把国内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越来越解体。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很多条款特权的实质。) 2.全方位剖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越来越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剖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 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考虑。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着不平等条款向中国倾销产品,从中国掠夺材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要紧一环。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首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思想上,一流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4.转化剖析:就是要掌握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常见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考虑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哪些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考虑中国古时候统一的影响。 二是常见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法也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迅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剖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 如中国古时候的垦荒,政治上有益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导致了负面影响。 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规范,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有关推荐:
高分经验资讯大全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